张良改姓
下良镇子房沟,是西汉谋臣张良的故居。听老人们讲,张良是韩国宰相姬平的次子,原名叫姬森。那他为什么叫张良呢?
秦始皇并吞六国,韩国被灭。姬森的父亲为国殉身时,姬森年已十六,和哥哥姬浩决心为韩国报仇。正准备招兵买马反叛秦王朝,不料兄长死于瘟疫,姬森安葬哥哥后,携些细软,到河北一带招募武艺高强的人。在燕赵旧地,姬森招到一位力士,此人姓张,善使重锤。姬森便铸造了一柄120 斤重的大锤。恰巧秦始皇巡游路经博浪沙(河南省原阳县)时,二人跟踪此地隐藏。秦王驾车走了过来,那张力士便将大锤掷了过去,不料秦王马快,飞锤正好砸毁副车。秦王大惊,命手下军士捉拿刺客。张力士当场被捉。姬森只好含恨逃匿。秦王命宰相李斯酷刑审问张力士,张力士不仅不讲主谋人,还破口大骂。秦王大怒,命令将张力士千刀万剐。张力士宁死不屈,大喊:“吾死何惜?只是辜负了忠良后代姬森的一片忠心!”说毕一头撞死在石柱上。
李斯向秦王禀奏了张力士临死所讲之言,秦王便命人画姬森图像张贴告示,到处捉拿。姬森听此消息,买匹快马,连夜逃回故里,转告家人改姓为张,一为躲藏杀身之祸,二为纪念张力士,尔后逃下邳(江苏邳县东)躲了起来。从此,姬森便改名张良,后来跟随刘邦谋取天下,成为西汉重臣。
张良造秤
传说张良从小天资聪明,12 岁就善观天文,辨别星象。有一年,张良跟随在韩国当宰相的父亲来到京城游玩,见人们互相交换物价,全靠手提估计。因没有一个准确的衡量标准,时而发生争吵。他对父亲说:“这样做交易太不公平。我要做一个东西,来作为交易衡量的标准。”回家后,他不断琢磨,曾多次在夜深人静时,对天祷告。
张良的一片诚心,感动了神仙。一天晚上,张良梦见一位身穿皂白色锦袍的白发老翁,驾着一只白鹤飞来他家,对他说:“吾是你师黄石公也,特来指点于你。我这里有一蜡丸,打开它你就知道了。”然后乘鹤而飞。
张良醒来,果见床头有一蜡丸,他连忙打开,只见里面画有一道银河,银河一头悬挂着半个弯月,另一头站着牛郎织女,下吊一头金牛。图下还写有一首诗:
银河长长做秤杆,弯弯月亮为秤钩。
各宿星辰做秤星,星点十六为一斤。
牛郎织女为毫系,金牛摆尾当秤砣。
吾徒苦心多钻研,芳名万古传后人。
张良看了数遍,便按照师傅的图画和诗意,终于造出了第一杆秤。
张良造秤的事,其父亲奏明韩惠王,韩惠王看了秤,又详细问了情况,十分赞赏,下令在全国推广。宣旨召见张良,称赞他胸怀大志,必成大器,并赠张良彩锦十匹、牛羊千头。
秦始皇吞并六国后,仍以韩国张良发明的秤作为标准计量,一直沿用至今。
圯桥进履
秦朝末年,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, 便回到襄垣。有一天,张良独自散步,走到一座大桥上,见一位穿土黄色大褂的老人,坐在桥头上。他见张良走过来,故意将一只脚向后一缩,一只鞋掉到桥下去了。老人不客气地对张良说:“年轻人,下去把我的鞋子捡上来。”
张良听了有点不高兴,可是一想,他是老人,不多计较,就到桥下,拾起鞋子,又走上来递给老人。谁知那老人不接鞋子,却把脚一伸,说:“给我穿上。”
张良没说什么,就又顺从地给老人穿上了鞋。那老人这才微微一笑,站起身来走了。张良觉得这位老人好奇怪,不是一般人,站着没动,目送老人走远。
谁知老人走了很远又返回来了,对张良说:“年轻人,不错呀,我倒乐意教导教导你。过五天,天一亮,你到桥上来见我。”张良听后忙跪下答应了。
第五天,张良一早来到桥上,谁知老人已先到了,生气地对张良说:“你跟老人约会,怎么叫老人等你呢?”
张良急忙认错,老人说:“走吧,再过五天早点儿来。”说完,一甩袖子走了。
又过了五天,张良一听鸡叫就跑向大桥,还没上桥,就看见老人了,老人瞪了他一眼,说:“过五天再来吧。”
到了第四天半夜,张良就来到桥上等。一会儿,看见老人一步步走来。这次老人露出了慈祥的笑容,对张良说:“这才对了。”然后从袖子里掏出一部书交给张良。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: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,亦称“圯上老人”。
这时天才亮,张良趁着晨光一看,这部书原来是一部珍贵的兵书——周朝姜太公编的《兵法》。
从此,张良刻苦钻研《兵法》,后来成了有名的军事家。